一、宏觀經濟
1、宏觀政策將保持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表示,今年中國經濟有把握實現正增長,這對于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來說是十分不易的。當前世界經濟朝著恢復的方向發展,但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性。我們將繼續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保持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做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有關工作,維護自由貿易,拓展合作共贏新空間。針對協定實施后區域內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量整體上將達90%等,要在關稅減讓、海關程序簡化、原產地規則技術準備等方面抓緊拿出實施措施。落實投資負面清單承諾,清單之外不得新增外商投資限制。
3、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2020年經濟實際恢復情況要比年中預測的好。但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全球經濟衰退危機和全球治理危機三者疊加,造成一場對全球而言系統性的危機,這種系統性危機的持續性影響絕不能低估。
4、根據統計局統計結果,11月,CPI環比下降0.6%,同比下降0.5%,創11年新低。食品價格下降2.0%,影響CPI下降約0.44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擴大9.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60個百分點。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
二、金融市場
1、上證報調查顯示,三季度,評級機構共對89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增加20.27%。其中,正負面級別調整主要為級別上調,占級別調整次數六成。證券業協會關注到,個別評級機構對發行人主體級別調升的比例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存在評級虛高等風險隱患,根據《證券資信評級機構執業行為準則》等規定,對相關評級機構進行了約談。
2、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信托業要樹立賺“辛苦錢”的理念,埋頭實干,靠創造價值來獲取利潤,不要總打量著利用全能性金融牌照的優勢,靠投機賺錢。信托業要杜絕與監管博弈的心態,不通過變通或繞開監管規定開展信托業務,更不能以此尋求相對于其他信托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優勢,破壞市場秩序。今后嚴監管、強監管態勢將進一步鞏固,監管問責也將更加嚴格,不遵規守紀注定沒有出路。
3、銀保監會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針對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依法從嚴處罰,主要有產品管理不規范,包括保證金相關合同條款不清晰、產品后評價工作不獨立、未對產品開展壓力測試相關工作等;風險管理不審慎,包括市場風險限額設置存在缺陷、市場風險限額調整和超限操作不規范、交易系統功能存在缺陷未按要求及時整改等;內控管理不健全;銷售管理不合規等。銀保監會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
4、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金融創新必須有完善的金融監管和風險管控相并重,如果離開有效的金融監管和風險管控,金融創新就可能成為脫韁的野馬,變成金融投機的狂歡。其結果必然是金融泡沫的膨脹和金融風險的爆發,最后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
三、地產聚焦
1、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表示,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加強“十四五”時期住房發展頂層設計,研究好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更好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完善相關法規和政策,加強日常監管,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2、中國指數研究院預計2021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面積小幅調整,均價平穩上漲,新開工維持高位,投資中高速增長”的特點。展望2021年,預計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為經濟恢復提供更有利的資金環境。房地產調控整體仍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保障市場平穩運行,短期內限購、限貸、限售等政策難現明顯放松。
四、政府債務
財政部部長劉昆稱,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必須審慎合規經營,綜合考慮項目現金流、抵質押物等審慎授信,嚴禁向地方政府違規提供融資或配合地方政府變相舉債。對于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要完善常態化監控機制,決不允許通過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依法健全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向企事業單位撥款機制,嚴禁地方政府以企業債形式增加隱性債務。
五、國資動態
證券日報稱,國企的并購重組有進一步增多的趨勢,這主要取決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需要。今年以來截至12月1日,A股市場共發起1993起公司并購事件。從企業性質上看,有1228起并購事件的參與方為民企,占比61.6%;635起為國有上市公司,占比31.9%。
六、研報精粹
1、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在《明年利率債供給展望》中表示,預計明年在財政政策回歸常態過程中,利率債供給較今年有所縮量,節奏上供給壓力上半年略大于下半年。一是財政政策回歸常態,預計赤字率和新增專項債額度均有所下調;二是預計明年國債凈融資規模小幅下調,二季度后國債發行額維持在相對高位;三是預計新增一般債額度維持穩定,新增專項債規模小幅下調,供給壓力集中在二、三季度;四是政策性金融債凈融資額料波動不大,供給壓力上半年大于下半年。
2、開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2021年宏觀形勢與市場思考》中表示,2021年是信用“收縮”之年。今年信用環境的顯著超預期,主要來自政府“加”杠桿行為起到的主要貢獻。債券融資中,政府借債規模相比去年大幅提升,企業借債行為改善明顯的主要集中在基建鏈、地產鏈,貸款結構指向的方向也是如此。除此之外,疫情背景下,資管新規過渡期后延至明年底,使得非標收縮放緩,也是重要貢獻,以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為典型代表。2021年,政策“退潮”過程中,從“加”杠桿到“穩”杠桿,自然會帶來一定的信用“收縮”,僅政府借債行為可能就要有2-3萬億元的信用“收縮”;企業債券融資在今年的明顯放量,與今年特殊的政策環境緊密相關,明年也要大幅削減。今年3、4月債券發行規模大幅放量,主要用于套息差,明年不具備這樣的貨幣流動性環境。從債券融資的分行業數據來看,發債放量最多的板塊主要服務于基建和地產,政策“退潮”過程中,企業債券融資縮量中性情境下,可能要比今年少1萬億左右??锼阆聛?,僅政策“退潮”帶來的信用收縮的力度可能至少在3-4萬億元左右。明年還有一個影響信用環境的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到期,很多通道類業務不能做,對應規模收縮在10萬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