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
海關總署:11月,進出口總值3.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出口2.09萬億元,同比增長16.6%;進口1.63萬億元,同比增長26%;貿易順差4606.8億元,同比減少7.7%。1-11月,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出口19.58萬億元,同比增長21.8%;進口15.81萬億元,同比增長22.2%;貿易順差3.77萬億元,同比增加20.1%。東盟、歐盟、美國和日本為我國前四大貿易伙伴,分別進出口5.11萬億元、4.84萬億元、4.41萬億元和2.2萬億元;分別增長20.6%、20%、21.1%和10.7%。
二、金融市場
1、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希望股權投資機構和證券公司充分利用上交所平臺,將有限的資源配置到國家科技創新最需要的地方,持續加大對關鍵領域、重要區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與上交所加強合作、互相賦能,共同助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2、中經網:11月以來,債市面臨較大調整,銀行理財市場面臨一定贖回壓力。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贖回壓力有所緩解,還有不少客戶將資金轉入購買現金理財、同業存單理財等產品。受益于A股市場回暖,部分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已回升至1元以上,還有產品創出成立以來新高。
3、證券日報:進入12月,全國多地發放多輪消費券,多措并舉促消費加快回暖。北京近日發放了綠色節能消費券、經開區消費券等。深圳則發放了文惠券、南山消費券、鹽田消費券等。一些地方即將開啟新一輪消費券發放,覆蓋大型商超、餐飲、家電、百貨、汽車等領域。例如“2022‘樂購武漢’家電家具消費券”于12月8日起發放,投放總金額1000萬元。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地方在部署年底穩經濟舉措時,將促消費作為重要著力點,在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等方面推出具體舉措。”各大商場人來人往,以往的繁華,久違的煙火氣重新歸來。這種濃烈的、熱鬧的、生機勃勃的生活場景,印證著大家的期待,“一切都會好起來”。
三、地產聚焦
1、央視網:目前,各地都推出了不少措施來加快保租房建設。到10月底,全國已開工建設和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約330萬套(間),累計完成投資3334億元,可解決近1000萬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困難。其中,40個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已開工建設和籌集270多萬套(間),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的42%。
2、央行上海總部等四部門:各金融機構要客觀認識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為房地產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支持房地產融資合理增長,保持開發貸款穩定投放,支持房企到期債務合理展期;著力保障剛需和改善性個人住房貸款需求;協助和支持房地產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房地產項目并購重組,做好并購相關金融服務。
四、國資動態
中證網:央企估值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業內稱,央企上市公司估值將重塑。推進央企估值回歸合理水平,應樹立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產業整合的平臺作用,增強市場和投資者認同感。
五、政府債務
1、上證報:今年地方債和新增專項債發行均創下新高。前11個月地方債發行近7.3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到4.03萬億元。地方債發行帶動下,一批重大基建項目正在加快沖刺全年目標。
2、財政部:為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決定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本期國債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債,發行面值7500億元,可以上市交易。發行日和起息日為2022年12月12日。
3、財政部:2022年特別國債發行采用市場化方式,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有關銀行定向發行,發行過程不涉及社會投資者,個人不能購買。2022年特別國債是2007年特別國債的等額滾動發行,仍與原有資產負債相對應,不會增加財政赤字。
六、研報精粹
中銀證券研究稱:11月CPI同比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基數效應影響,分類來看,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8%是主要影響,非食品中服務價格環比下降0.2%,消費品價格環比下降0.1%,主要是受疫情影響,服務性消費和內需偏弱的拖累。隨著國內防疫政策放松,疊加春節前假期消費季節性走強,需要關注服務價格和消費品價格環比可能超預期上升的情況,特別是在2023年一季度,疊加基數較低的影響,CPI同比增速可能超預期沖高。但另一方面當前國內經濟穩增長需求較強,維持此前觀點,認為貨幣政策放松宜早不宜遲,12月是較2023年一季度更好的時間窗口,關注12月經濟工作會議前后是否有降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