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
1、央行:總體看,金融數據領先于經濟數據,實際上反映出供需恢復不匹配的現狀。對通縮提法要合理看待,通縮一般具有物價水平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的特征,經常伴隨經濟衰退。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
2、農業農村部:鄉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激活農村內需對穩增長、擴內需,地位突出、作用也非常顯著。一方面,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6萬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3,差距就意味著潛力。另一方面,投資有空間。測算如果改造一畝設施大棚就可拉動鋼材消費近2噸、水泥0.5噸。預計未來5到10年,農業農村投資需求近15萬億元。
二、金融市場
1、央行:4月,1年期LPR報3.65%;5年期以上LPR報4.3%,均為連續8個月維持不變。
2、央行:要加強統籌協調,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系統研發與運行質量,提升數據歸集共享與分析應用水平,推動科技賦能業務提質增效。要堅持人民至上,加快金融數字化轉型,加強金融標準供給與實施。要加強調查研究,提升科技服務水平。
3、央行:對于有所回落的通脹數據,市場擔憂我國經濟活動偏冷,可能陷入通縮。但多位專家認為,總體看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經濟復蘇趨勢明確。低通脹不等于通貨緊縮,不應將低通脹或前期反通脹力量簡單視為通貨緊縮,中國不存在系統性和可持續的通縮壓力。
4、證監會:對發改委移交的34個企業債券項目依法履行了注冊程序,同意核發注冊批文。首批企業債券發行擬募集資金合計542億元,主要投向交通運輸、產業園區、新型城鎮化、安置房建設等產業領域。下一步,將加強與發改委的工作協作,繼續平穩有序做好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劃轉工作。
三、地產聚焦
1、中指研究院:目前已經有40余城市房貸利率進入“3時代”。3月底,各地已進入新的評估期,下一個評估期將在6月底啟動。但短期來看,市場銷售回暖持續性不足,多個城市二手房價格仍處下跌通道,或進一步影響新房價格預期,短期內,各城市房貸利率上調的預期并不強烈。
2、新華社:4月25日,我國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這意味著經過十年努力,從分散到統一,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建立。我國以民法典為統領,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為核心,以實施細則、操作規范、地方性法規等為配套支撐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體系基本成型。
3、上觀新聞:目前已有超40城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至4%以下,進入“3時代”。從2021年7月24日開始,上海首套房貸利率調整至LPR+35個基點,二套房貸利率調整至LPR+105個基點。多家滬上銀行表示,目前所加基點都沒有變化?;c下調暫時還沒有安排。
4、中國網:“三道紅線”自發布至今已將近三年。數據顯示,2022年三條紅線全部踩中的紅檔房企有30家,較2021年增加9個。整體來看,房企三道紅線的合格率不足3成,2022年有21家房企較2021年升檔,僅6家房企實現降檔。
四、國資動態
1、中央深改委: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構建頂層統籌、權責明確、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國有經濟管理體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要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創新支持力度,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
2、國資委:要著力提高智能監管水平,全面推進國資央企云體系和大數據體系建設,持續健全完善信息化工作保障機制,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以“智慧國資、數字央企”建設,更好促進國資監管效能提升,加快推進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3、上證報:常熟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財政局日前印發《關于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幣發放的通知》。從5月開始對常熟市在編公務員(含參公人員)、事業人員、各級國資單位人員實行工資全額數字人民幣發放。此前常熟已在全市域、全領域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目前很多消費場景已經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
4、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實施2023年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廣泛動員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募集不少于100萬個青年見習崗位,對吸納就業見習人員的給予見習補貼,用于支付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費、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
五、研報精粹
萬和證券研究稱:2023年經濟增速預計在5.5%左右。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即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或者“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意味著2021-2035年十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不能低于4.73%。疫情三年以來,我國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連續偏低,促進經濟增長重回合理區間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