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
1、央行:11月,1年期LPR報3.45%,5年期以上LPR報4.2%,兩個品種LPR均與上月持平。
2、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加強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審議通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和《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要緊盯重點行業,根據冬季事故特點,抓緊對能源、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進行深入細致排查。加快推動產業、能源、交通等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要引導支付機構牢固樹立“支付為民”理念,堅守小額、便民宗旨,專注主業、提升服務,更好滿足用戶支付結算需求。
3、國研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應啟動短期穩增長、中長期增強發展動能的新一輪結構性改革。把市場化法治化治理與鼓勵地方基層積極性創造性有機結合,允許試錯探索,允許多一些自選動作,為具有創新精神的各級干部各類人才營造寬松環境。
二、金融市場
1、中央金融委會議:審議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相關重點任務分工方案,要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進金融業更好發展壯大。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壓緊壓實金融風險處置責任,加強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共同把防范化解風險任務抓實抓好。
2、金融監管總局:第三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73%,較一、二季度均略降0.01%。四季度,凈息差仍將延續下行。資產端的壓力點主要體現為,存量按揭利率下調影響將于四季度開始顯現;城投化債過程中,銀行體系或面臨集中的“降息展期”安排;市場化需求不足,新發生貸款定價未見拐點。
3、央行等四部門:進一步健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兩個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政策體系,組織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加強科技公共信息共享、融資擔保、知識產權評估交易等配套支撐,健全科技金融統計和評估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好金融支持和風險防范。
4、央行:10月,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62167.0億元。國債發行12410.8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3962.9億元,金融債券發行8147.8億元,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9718.5億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發行329.4億元,同業存單發行17332.2億元。
三、地產聚焦
1、證監會:將堅持“一司一策”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繼續應對上市房企集中退市問題,確?!巴说孟?、退得穩”。同時,從嚴查處上市房企、發債房企財務造假、虛假信息披露及相關中介機構未履職盡責等違法違規行為。
2、財經頭條App:11月17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將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同時,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3、新京報:據悉,監管機構正在起草一份中資房地產商“白名單”,可能涵蓋50家規模房企,國有和民營房企會被列入其中。部分房企確認上述“白名單”的存在。50家房企白名單可能將包括萬科、龍湖、碧桂園、旭輝等規模房企,其中不乏已出險房企。
4、第一財經:金融監管部門提出了房地產金融“三個不低于”政策。有人解讀稱,這是對2020年8月出臺的“三道紅線”的否定,其實不然。監管部門不僅沒有松口,反而是在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三道紅線”的監管。過往對房地產融資過程的監管有失效的時候,因此需要直接對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結果進行監管。
5、住建部:回流數據要優先支撐“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規劃建設保障房“三大工程”相關信息系統和農房安全管理系統建設;優先支撐房屋定期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質量保險“三項制度”試點城市開發部署相關信息系統;優先支撐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城市實現工程建設項目“落圖”和“賦碼”功能。
四、國資動態
1、央視新聞:四季度,中央財政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發改委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已建立工作機制,正對申報項目開展審核篩選,力爭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為做好項目審核工作,工作機制設置了6個行業審核組,按照有關規定嚴格開展項目篩選。
2、第一財經:目前20多個省份已成功發行了超1.2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這筆萬億級資金正逐步分配給市縣,用于償還符合條件的隱性債務。一些地方城投對“非標”債務打折式兌付,只要這一打折兌付方案是城投與金融機構基于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平等協商而來,那就合法合規。
3、每經網:10月以來,云南、貴州、甘肅、重慶等多地提出隱債化解框架,主要措施包括債務展期或續貸、降低付息支出。部分地區還提出,打折兌付債務本金。近年來多地開始控制國企融資成本上限,限制大范圍高息借新還舊。比如,云南、貴州等經濟不發達地區提出,國企融資成本控制在6.5%、8%以下。即便是打折兌付,也是債權方和債務方自主協商的結果,是解決債務的途徑之一。